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药房》 > 20185
编号:13596765
HMGB1介导的炎症通路在雷公藤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3月1日 《中国药房》 20185
    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.F.的干燥根茎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[1]。雷公藤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)上有显著且独特的疗效[2-3],但其对肝、肾以及生殖器官具有一定毒性,在传统中药中毒性名列前位[4-5],从而制约了其临床应用。目前研究认为,雷公藤甲素、雷公藤红素、雷公藤生物碱等是雷公藤致毒的主要成分[6-7]。笔者前期对雷公藤肝毒性的物质基础也进行了相关研究[8-9],证实了雷公藤甲素、雷公藤红素可能是雷公藤致肝损伤的关键成分,且发现雷公藤致肝损伤后炎症因子[白细胞介素1(IL-1)、IL-6、肿瘤坏死因子α(TNF-α)]水平升高。而IL-1、IL-6、TNF-α是高迁移率族蛋白B1(HMGB1) 引起肝脏炎症损伤的主要下游炎症因子[10-12]。故笔者推测由HMGB1介导的炎症通路HMGB1-Toll样受体4(TLR4)/核转录因子κB(NF-κB)可能是雷公藤致肝损伤的关键通路。有报道显示,甘草酸铵能有效抑制HMGB1表达[13]。故在本研究中笔者选用甘草酸铵为HMGB1抑制剂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431 字符